議題導讀

「國軍轉型」:兵役制度的社會不正義

過去三年,政府以「國軍轉型」為口號推行「募兵制」。可是募兵制卻讓保家衛國的責任及犧牲成為某一特定階層的責任。以下五張圖清楚顯示,募兵制和社會經濟地位的關係。
吳怡農
June 22, 2015

軍人的犧牲容易被忽視:付出青春歲月、長期與家人分離、災難時冒險站在第一線。當然,也包括退役後與社會脫軌。過去三年,政府以「國軍轉型」為口號推行「募兵制」。可是募兵制卻讓以上犧牲成為某一特定階層的責任。以下五張圖清楚顯示,募兵制和社會經濟地位的關係。

「募兵制」省掉誰的公民責任?高學歷者

近三年國軍招募的職業士兵中,98%持「高中職以下」學歷,遠高過全國就業人口中相同學歷的比例。

「募兵制」:誰在保護誰?原住民保護漢人

募兵制的招募年齡為18至32歲。過去三年,每一千位18-32歲的原住民中,有30人簽志願役成為職業士兵。每一千位同年齡的其他族群青年,只有5人。

「募兵制」不易募到誰?臺北市居民

臺灣各地,每一千位符合招募年齡的人當中,有多少人簽志願役?四個最高比例簽志願役的縣市區域裡,每一千人有15至21人成為職業士兵;首都臺北市則是1人。

「募兵制」 讓誰坐享其成?高所得者的子女

這四個最高比例簽志願役的縣市區域,其家庭平均月收入與臺北市有相當的落差。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唯一因素;城市裡是否存在具有吸引力的就業機會,也影響決定。許多青年更是基於個人理想或挑戰自我而選擇加入國軍。一個人的抉擇有種種原因,當然它們也不是相互排斥的。不過我們不能否認:經濟環境跟招募成果有明顯的關係。

臺北市還有誰在當兵?

我們的首都跟其他縣市比較起來,幾乎完全沒有參與國軍近年的「轉型」。《壯闊》試圖瞭解:臺北市民是否至少有在服義務役?臺北市的12個行政區是否有不同的公民義務參與度?最後一張圖顯示:平均家庭收入最高的大安區,役男人口中尚未服役、以及選擇替代役的比例都最高;收入最低的萬華區,尚未服役、及選擇替代役的比例都最低。

以上五張圖顯示:推動中的兵役制度,從募兵制到替代役,讓大部分保家衛國的責任及犧牲落在某些特定群體身上。如果臺灣人以民主精神為傲,也重視社會正義,現有的政策方向則說不過去。

資料來源:《壯闊臺灣》統計、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國防部、內政部統計處、臺北市政府兵役局、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更多文章

資訊操弄:對民主的挑戰
資訊操弄不是一種新現象,但由於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前所未有的傳播能力使資訊快速蔓延,以及民主國家目前經歷的信任危機,資訊操弄已經呈現出全新的面貌。近年來,這種現象表現在各種選舉的介入影響活動,威脅著民主國家及其主權。
資安即國安?解決問題必須見樹又見林
吳怡農
要確保「資訊安全」,必須顧到人員 (personnel)、系統 (network / ICT) 、實體與環境 (physical) 的安全。在各個面向,我們都看到很多長期以來所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不要讓八位軍人白白犧牲
吳怡農
「許多人希望放下過去。但是,我們必須記取教訓。」事件過去三個月,還有多少人關心這件事呢?追查黑鷹,目的不是咎責,而是希望降低意外再度發生的機率,因為每個環節牽涉的,可能是下一位軍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