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導讀

為什麼很多人不想當兵?

台灣人深愛著我們的家園。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相較於中國政府積極的軍事改革,我們軍隊的管理與訓練長期以來沒有確實檢討,導致社會大眾譏笑當兵的經驗,認為學不到實際作戰技能又無法培養專業。大家不願意當兵,是因為看不見當兵的意義。
吳怡農
April 2, 2019

三年前,我的父親在他的退休演說「政治對政治學的召喚」中提到:沒人願意當兵,是台灣面臨生存危機的徵兆。

許多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世代不願意承擔責任、太嬌貴脆弱、對社會現狀冷漠。但是近半年來的反送中運動,我們看到上百萬名港人前仆後繼,不分年齡與性別地走上街頭。他們沒有裝備,沒有受過訓練,明知道可能面對危險,但仍然展現強韌而執著的堅定,在第一線捍衛自己的家。

我知道,台灣人對自己家園的愛,並不會比香港人少。我也知道,台灣人其實都願意盡一份力保護自己的家,只是對於長期以來的兵役制度與經驗感到失望。

我們必須正視國家所面臨的軍事挑戰,釐清相對應的「國土防衛」任務,才能討論兵役制度與訓練內容的改善方向。

我過去七年的國防研究,包括在行政院與國安會的經歷,讓我直接看見中共的軍事威脅不斷地提升。中國政府花了二十年建置新的戰力,例如數千枚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足以精準地重複摧毀台灣港口和飛機跑道。解放軍也進行了大改組,除了建立火箭軍,更設立戰略支援部隊負責資訊戰,大幅度現代化其作戰體系。現代化的解放軍更重視取得戰場資訊環境的優勢,將可能透過各種手段(如:聯合精準火力打擊、網路攻擊等)控制或癱瘓對手之間的通訊。這表示:台灣內部的通訊、台灣與盟友之間的通聯、甚至盟友的動員能力,都很有可能受到重大影響。

解放軍近年來的軍事投資及能力升級,意味著未來的戰場很可能不在遙遠的海上或空中,而是在家園內。所以,我們陸軍與後備的防衛任務也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除此之外,作戰時我們可能無法依賴中央指揮。我們的陸軍必須準備長時間在國土內作戰、拖延敵軍進攻速度。因此,我們的訓練必須讓部隊有能力進行自主性的小組作戰,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有效動員。國軍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更積極的、真實的戰鬥訓練。

我們的訓練必須以「行動」為核心,讓軍人熟練掌握最重要的技能,以步兵為例,這就是「射擊、移動、溝通(通訊)」。面臨緊急情況時,我們需要即時動員後備兵力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調整教召內容。每一位後備軍人都必須有固定編組,明確知道自己的任務,認識自己的隊友,清楚知道要到哪裡集結、以及在哪裡取得裝備與彈藥。

台灣人深愛著我們的家園。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相較於中國政府積極的軍事改革,我們軍隊的管理與訓練長期以來沒有確實檢討,導致社會大眾譏笑當兵的經驗,認為學不到實際作戰技能又無法培養專業。大家不願意當兵,是因為看不見當兵的意義。

許多人問我,「面對如此艱鉅的挑戰,四個月的義務役期夠不夠?」

四個月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在十三週做完新兵基礎訓練,並在二十九到五十九天內完成步校的專長訓,成為具有作戰能力的專業軍人。台灣沒有理由做不到。我們不需要延長役期,就能夠讓義務役與後備軍人擁有實際的國防能力。

「自己的國家自己顧」,我們不能永遠指望盟友有能力在第一時間支援台灣。我們必須為最壞的可能做最好的準備。

只有實質、可信的防衛態勢,才能夠帶來我們所要的和平。如果台灣對於可能的軍事挑戰缺乏因應能力,就只能受制於對方所開出的條件,用妥協與投降換取脆弱的停戰。

如果真的有一天國家面臨危機,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不是手無寸鐵,不會不知道可以為國家做些什麼,而是能夠昂首面對挑戰。

我想要告訴所有珍愛這塊土地的人:台灣不會被打倒,我們會堅定地站在一起,守護我們的家。

更多文章

美國國防戰略:摘要
美國國防部
美國國防部出版的國防戰略明確將中國列為首要戰略對手。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能力如何影響美國的國防戰略?美國在亞洲的兵力部署必須如何調整?這又表示美國期待與其盟友建立什麼樣的夥伴關係?此摘要為美國國防戰略報告的公開版本。
《時間問題》與作者的對話
A Question of Time -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Author 台灣為什麽應該為戰爭做好準備?什麼樣的防禦措施將最可能避免衝突的發生?「嚇阻」的基本邏輯是什麼?麥克.韓澤克 (Michael A. Hunzeker) 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安全沙爾政策與政府學院的助理教授以及政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韓澤克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並取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碩士及博士學位。他曾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十五年。 Should Taiwan prepare for war? How does deterrence work? What makes for a credible defense? Michael A. Hunzeker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s Schar School of Policy and Government and the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 Studies.
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四十年未有之大變局
向松祚
中國 GDP 的成長率可能不到 1.7%、甚至為負?中國的經濟面臨哪些結構性問題?人民大學經濟學家松向松祚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的嚴峻考驗與迫切的改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