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導讀

如何提升國軍的專業?

給所有的軍校生好的教育,培養他們成為最好的軍官,打造更堅強的國軍。
吳怡農
November 10, 2019

我們來談一下教育:

好的國軍需要好的軍官。

好的軍官需要好的教育。

要提升國軍,不能忽略軍校生的教育。

目前台灣有七所大學軍事院校(陸、海、空軍官校;國防大學的理工學院、政戰學院、管理學院;以及國防醫學院),我曾親自到其中四所採訪學生與幹部。我遇見許多充滿熱情與理想的年輕人,也看到一些很大的問題。

過度分散的軍校教育資源

國防醫學院除外的六所軍事院校一共只有三千多名學生,每所學院的每一屆幾乎都不滿兩百人,有些甚至低於一百人。部分課程因為人數不足而無法開設。最後,犧牲的是教育品質。

我們的軍校現在跟軍隊一樣,面臨著招募(招生)的困難。也因此,降低學生的退學率成為教官與學校幹部的業務重點。所以,當許多學生對教育環境感到失望、或者因為無法適應學校的文化而申請退學,學校為了盡可能留住學生,就只好用各種手段慰留,甚至一再地降低課業標準。

教育品質不高、學生希望退學、學校降低課業與管理標準、教育品質進一步下降——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所有的學生都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我遇過一個前三名畢業的軍校生,他在校的四年從沒有買過教科書,因為考前會發題庫,只要把題目背起來,就可以輕鬆通過考試。

軍事院校的校區應該要合併,共享資源與設備。軍校院區合併並不代表我們必須大幅縮減行政上的人員編制。我們的目的是善用既有資源來提升教育品質,不需要威脅各軍種在院校的將領職缺。

目前,軍校已經積極嘗試與其他國立大學展開雙聯學位等合作計畫,但這些措施並無法解決軍校內部的根本問題。

軍校生,值得更好的教育

「這些人就是不愛唸書才讀軍校,給他們更好的教育沒有用」這是當我提起軍校教育改善時,最常聽見的回覆。

軍校真的沒有上進的學生嗎?

我在服役時進入軍中的基層,後來在行政院院長室和國安會就職。這一路上我認識許多軍官朋友,也持續地做軍校的採訪。我認識的軍人,絕大部分都對從軍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自己可以更專業,為國軍做出貢獻,也有人積極爭取到美國受訓與讀書的機會。

我們並不缺乏積極用功的學生,只是沒有給予他們應得的成長環境。

我進入國會之後,會提案讓民間退休教授(家父在內),更容易到軍校兼職,讓軍校的課程與師資更多元化。

國家必須對軍校學生負起責任

有些軍校生幸運地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因此即使最後發現實況不符合期待,也可以選擇還錢、退出。但是,更多家裡有經濟壓力的學生,只能接受現狀,然後在畢業後服完十年的役期。

國家招募年輕人進軍校,就必須對他們負起責任,給他們好的教育、好的資源、好的環境,這是國家無可迴避的義務。

就讀美國聯邦軍校的學生在畢業後只需要服役五年,著名的西點軍校也包括在內。而台灣的軍校生則必須將三十二歲之前的人生奉獻給國軍,我認為這對十八歲選擇就讀軍校的學生來說,是過大的要求。最直接的調整,就是縮短軍校畢業生的義務役期;當然,這在短期間一定引起一股退伍潮,對國軍的人事結構造成衝擊。但這不可以成為我們忽視問題的藉口。

無論役期長短,部隊裡的文化是否能夠真正讓年輕軍官發揮所學、獲得成就感?又或者只能像軍校一樣降低標準、透過各種行政手段來挽留人才?接下來,我們會來討論部隊的文化可以如何改善。

給所有的軍校生好的教育,培養他們成為最好的軍官,打造更堅強的國軍,是我希望進入國會,為所有願意保家衛國的弟兄姊妹們做的工作。

更多文章

中國軍事力量:解放軍的準則與戰略
美國軍事情報局
中國軍事目標是建立一支強大、具作戰效益的部隊,可在區域衝突中取勝,亦能妥善運用充分整合、即時反應的指管網絡。「積極防禦」作為其軍事戰略的核心概念,有戰略守勢兼具作戰攻勢的特色。為支援此戰略,軍事準則革新也與解放軍的改革同時進行。
靈魂的工程師:習近平主義下的中國
習近平的意識形態是什麽?在他領導下的黨與國有什麽樣的特色?這將如何影響世界 — 以及我們?
存在或不存在?期待臺灣的網域防衛軍
本刊編輯
一封來自考選部的澄清函,引導我們對國安局特考做更深入的研究。我國的資安高手,若想從事國家網域防衛工作,需要具備什麼資格、通過什麼樣的測驗?國安單位透過哪些管道招募網軍?一周的查證之旅,帶給我們三個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