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導讀

「國軍轉型」:兵役制度的社會不正義

過去三年,政府以「國軍轉型」為口號推行「募兵制」。可是募兵制卻讓保家衛國的責任及犧牲成為某一特定階層的責任。以下五張圖清楚顯示,募兵制和社會經濟地位的關係。
吳怡農
June 22, 2015

軍人的犧牲容易被忽視:付出青春歲月、長期與家人分離、災難時冒險站在第一線。當然,也包括退役後與社會脫軌。過去三年,政府以「國軍轉型」為口號推行「募兵制」。可是募兵制卻讓以上犧牲成為某一特定階層的責任。以下五張圖清楚顯示,募兵制和社會經濟地位的關係。

「募兵制」省掉誰的公民責任?高學歷者

近三年國軍招募的職業士兵中,98%持「高中職以下」學歷,遠高過全國就業人口中相同學歷的比例。

「募兵制」:誰在保護誰?原住民保護漢人

募兵制的招募年齡為18至32歲。過去三年,每一千位18-32歲的原住民中,有30人簽志願役成為職業士兵。每一千位同年齡的其他族群青年,只有5人。

「募兵制」不易募到誰?臺北市居民

臺灣各地,每一千位符合招募年齡的人當中,有多少人簽志願役?四個最高比例簽志願役的縣市區域裡,每一千人有15至21人成為職業士兵;首都臺北市則是1人。

「募兵制」 讓誰坐享其成?高所得者的子女

這四個最高比例簽志願役的縣市區域,其家庭平均月收入與臺北市有相當的落差。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唯一因素;城市裡是否存在具有吸引力的就業機會,也影響決定。許多青年更是基於個人理想或挑戰自我而選擇加入國軍。一個人的抉擇有種種原因,當然它們也不是相互排斥的。不過我們不能否認:經濟環境跟招募成果有明顯的關係。

臺北市還有誰在當兵?

我們的首都跟其他縣市比較起來,幾乎完全沒有參與國軍近年的「轉型」。《壯闊》試圖瞭解:臺北市民是否至少有在服義務役?臺北市的12個行政區是否有不同的公民義務參與度?最後一張圖顯示:平均家庭收入最高的大安區,役男人口中尚未服役、以及選擇替代役的比例都最高;收入最低的萬華區,尚未服役、及選擇替代役的比例都最低。

以上五張圖顯示:推動中的兵役制度,從募兵制到替代役,讓大部分保家衛國的責任及犧牲落在某些特定群體身上。如果臺灣人以民主精神為傲,也重視社會正義,現有的政策方向則說不過去。

資料來源:《壯闊臺灣》統計、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國防部、內政部統計處、臺北市政府兵役局、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更多文章

中國軍事力量:解放軍的核心戰力
美國軍事情報局
中國目前對軍隊現代化的投資,已提升了中國在各種作戰領域上的軍事力量。雖然如今的解放軍仍難以在全球部署大量的正規部隊,但中國所發展的核子武器、太空、網路作戰等能力,已能夠影響其在世界各地的潛在對手。
《時間問題》與作者的對話
A Question of Time -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Author 台灣為什麽應該為戰爭做好準備?什麼樣的防禦措施將最可能避免衝突的發生?「嚇阻」的基本邏輯是什麼?麥克.韓澤克 (Michael A. Hunzeker) 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安全沙爾政策與政府學院的助理教授以及政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韓澤克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並取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碩士及博士學位。他曾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十五年。 Should Taiwan prepare for war? How does deterrence work? What makes for a credible defense? Michael A. Hunzeker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s Schar School of Policy and Government and the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 Studies.
專責負責課責 政府資安不能等
吳怡農
政府資訊體系龐大,有太多的問題,也有很多的作業方式需要改善,體制內的相關公務員都清楚。這些的確需要面對,但從政策擬定的角度,我們看到三大核心制度問題,必須優先處理,專業人員才可能確實解決執行與技術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