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民防是什麼?依循國際人道法規的任務與工作

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規範以「人道救援」為目的的民防任務,壯闊台灣的緊急應變訓練依循此「民間防護」的標準,來設計與開展。

民防是什麼?2024 年政府宣布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後,許多人更加關心台灣的民防制度與內容,緊急時刻如何發揮作用,如何成為全體防禦的即戰力。

民防在台灣現行法規架構下缺乏明確定位,經常引發政治討論而失焦,甚至引發全民皆兵的焦慮。然而,在國際法規的框架下,以人道救援為目的的「日內瓦公約」,對於民防的目標和範圍實有清楚的定義。這個定義也是國際重要的人道救援組織的行動依據,包括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 ICRC 無國界醫師 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兩次世界大戰促成國際人道法的推動,特別是透過日內瓦公約保護戰爭和武裝衝突下的受害者,包括傷病者、戰俘、船難者、平民等。1977 年聯合國通過的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在第 61 條定位民防的目的、任務和工作範圍。

三項任務是以「人道救援」為目的:

  • 保護平民居民不受危害;
    to protect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against the dangers arising from hostilities or other disasters 
  • 幫助平民居民克服敵對行動或災害的直接影響;
    to help it to recover from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such events
  • 提供平民居民生存所需的條件的某些或全部(下)列人道主義工作的執行。
    to provide th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its survival

十五項工作包括:

  • 發出警報 
    warning
  • 疏散 
    evacuation
  • 避難所的管理 
    management of shelters
  • 燈火管制措施的管理 
    management of blackout measures
  • 救助 
    rescue
  • 醫療服務,包括急救,和宗教援助 
    medical services – including first aid – and religious assistance
  • 救火 
    fire-fighting
  • 危險地區的查明和標明 
    detection and marking of danger areas
  • 清除污染和類似保護措施 
    decontamination and similar protective measures
  • 提供緊急的住宿和用品 
    provision of emergency accommodation and supplies
  • 在災區內恢復和維持秩序的緊急支助 
    emergency assistance in the resto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order in distressed areas
  • 緊急修復不可缺少的公用事業 
    emergency repair of indispensable public utilities
  • 緊急處理死者 
    emergency disposal of the dead
  • 協助保護生存所必需的物體 
    assistanc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objects essential for survival
  • 為執行上述任務、包括但不限於計畫和組織的補充活動 
    complementary activities needed to carry out any of the tasks mentioned above

此外,第 66 條亦規範民防的識別記號-橘色底藍色等邊三角形,用以保護衝突期間的民防組織、人員、建築物和物資、以及民用避難所,免於受到攻擊。

下載連結

壯闊台灣作為公民社會的積極行動者,我們提供的緊急應變訓練模組,都是依循這三項任務、十五項工作範圍發展而成,作為推動社會韌性、促進國家團結的依循原則。不涉及軍事勤務,我們訓練一般民眾、既有的社群組織,擁有自救救人的信心與能力,即使是面對最極端的人為衝突,所有的行動都符合國際人道法的規範準則,接受法規的保障。

頁面不存在

回到首頁